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

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

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 (第1/2页)

第六十五章杨士奇与于谦二
  
  杨士奇说道:“天子不知道天下情弊丛生,以为当今兵势依旧是太祖太宗之时,却不知道卫所崩坏之势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了。”他苦笑的对于谦说道:“你知道而今我大明在逃卫所军户,有多少人?”
  
  于谦当然知道在新帝登基之后,杨士奇的主要政治主张,就是一手清理官场,一手清理卫所。
  
  杨士奇的政策在官场之上,执行的很彻底。
  
  一大批庸劣害民之官,被清理出来了。杨士奇对文臣的掌控,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对军方却有些鞭长莫及了。
  
  虽然而今,兵部势力大,一点点的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抢夺过来,但是毕竟靖难功臣还没有死完。
  
  张辅在,就是一个很大的靠山。
  
  杨士奇不可能绕过这些人,将手伸到卫所里面。
  
  而卫所到底有什么弊端?
  
  首先以逃亡最做多。
  
  明代卫所军有四个来源,乃是从征,归附,谪发,还有垛集。
  
  从征就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军队,归附就是当时其他反王,还有元军投降的军队,这谪发就是有罪判充军的。
  
  前两者,都是国初就有的,而且家眷跟随大军在各地驻扎。至于谪发,也不可能年年有几万人谪发。所以数量上也是少的。
  
  真正逃亡的大头,就是垛集。
  
  什么是垛集?
  
  就是太祖时期,为了弥补兵额不足,就选定一些百姓出一丁为军。
  
  这完全是义务的,这些百姓有人出一丁,其余的人为他治行装。然后派往边境驻守。
  
  看上去不错。
  
  但是这里面问题太大了。
  
  以至于在太祖年间,逃军之事,从来没有断过。
  
  远离家乡,一去就是几十年。如果亡故了,还有从家乡征召,让家里子弟代替。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如果政治清明,太祖皇帝的规划,能做到便罢了。
  
  但是从古到今,军中从来不是善地。自然有人想要逃走,而且卫所军官,非但不抓捕,反而有些纵容,因为这些人逃走之后。
  
  这些人的饷银口粮,都为上官所侵吞了。
  
  杨士奇整顿军中,最大的动作,就是清查逃兵。
  
  于谦听杨士奇的语气,就知道有一些不对,说道:“老师,有多少人?”
  
  杨士奇说道:“一百二十万有奇。”
  
  于谦一听,说道:“这近乎一半有余了?”
  
  大明朝军队最多的时候,号称有三百多万。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水分的。于谦判断,大明朝军所有卫所加起来,在额兵丁,应该有两百多万。
  
  这一百二十万的空额,也的确是一半有余,也太多了一点。
  
  于谦随即明白了,这逃兵不等于空额。在逃的士卒或许不是一次逃亡的。
  
  但是这么大的数目也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明卫所军队战斗力,已经不能再指望了。如此大规模逃亡,说明每一个卫所不可能没有逃兵。
  
  这样的军心士气,还如果为战?
  
  于谦只觉得后背上冷飕飕的,说道:“老师,您受先帝重托,辅佐幼主,这样的事情,就不管管吗?”
  
  杨士奇带着几分苦笑,说道:“管,怎么管?军中各级军官,将士卒当做仆役家奴,百般苛责,北京城大工,动则数十万之众,这些人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大多都是军户。”
  
  “长城修不修?北京建不建?”
  
  “我清清空额,倒也罢了。如果清理军中情弊,你看英国公张辅,和我拼命不拼命?即便是慈宁宫也不会让我这样做的?”
  
  如果将卫所的兴衰与勋贵的兴衰连在一起看。就可以发现。
  
  当卫所能战的时候?大明勋贵的实力也是最强的,但卫所不能战的时候,这些勋贵都成为吉祥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