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1/2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本堂
  
  朱祁镇对武学是有自己的想法。
  
  朱祁镇心中的范本,就是后世的军校。
  
  但是王骥的规划,根本不合朱祁镇的意思。
  
  因为王骥的想法,这就是一个袭爵考试补习班。所有生源来这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袭爵考试。
  
  而严格袭爵考试,也是为了提高卫所军官的素质。
  
  与朱祁镇的想法,相差太远了。
  
  而张辅的想法,却比王骥的想法更近一点。
  
  张辅就是想让勋贵子弟,学习弓马骑射之术。更高的就没有了。
  
  打仗说复杂也复杂。
  
  真正上升到数十万人的大战,几乎堪称一门艺术。而说简单也简单,小规模战斗,勇武还是很重要的。
  
  兵法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办法教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言传身教,在打仗的时候,将这些经验教给儿子。
  
  这也是为什么有将门的称呼?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兵法,乃是家学。明代就有不少,父子相继为名将的,就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所以,张辅也没有想过,在学堂之中教授兵法,而且不是一对一的师徒传承,而是敞开了讲。
  
  张辅的章程在朱祁镇看来,可以说是大明士官学校。培养出来的,也都是能打仗的百户千户。
  
  与朱祁镇所想,还是差了一层。
  
  朱祁镇心中暗道:“仅仅是这样是不够的。一定要借助这个风潮,完善军事教育。”但是这个力该怎么借。朱祁镇一时间却想不到。
  
  朱祁镇一时间心烦意乱,走在文华殿的书架之中,闻着书香,心中不住的想着。
  
  “托古。托古。”朱祁镇心中暗道:“在中国做任何事情,最好的办法,莫过是古人曾经做过。最最好的办法,就是三皇五帝曾经做过。”
  
  “这些儒生,才没有话说。”
  
  朱祁镇忽然想到了,忽然停步,身上的玉佩撞击在一起,发出叮当的声音。他心中暗道:“我怎么忘记了,本朝还有一个人,他老人家的话,比三皇五帝的话,还管用。”
  
  “那就是太祖皇帝。”
  
  甚至朱祁镇觉得封建策这么容易通过,是因为太祖皇帝时期的塞王政策。将藩王分封到边界线上,可不是朱祁镇的首创。
  
  朱祁镇立即对王振说道:“将太祖皇帝实录拿来。”
  
  “是。”王振说道。
  
  王振立即带着小太监搬着一口红木大箱子,打开一看,却见里面一匣子,一匣子的书稿。
  
  不是别的,就是太祖皇帝实录。
  
  古代书籍纸张上面写的字不多,所以一张字,有的才几百字上下,而太祖皇帝实录,少说是千万字的大块头。
  
  即便放在后世,也是大部头书了。在这个时候,更是多了。
  
  这一箱子,满满的都是。
  
  而且都手抄本。
  
  朱祁镇打开一看,翻开洪武元年,匆匆翻阅一遍,忽然盯住,说道:“终于找到了,就是你了。”
  
  这一页写的不是别的,而是太祖皇帝,将勋贵子弟与皇家子弟聚集在一起教育,令宋濂教之。
  
  而这个地方,就叫做大本堂。
  
  含义自然是储君乃国家之根本。
  
  这也是明代前期储君教育方式之一,前文说过,仁宗皇帝与建文有过同窗之谊。他们在什么地方同窗的?
  
  自然是这里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想要教授兵法,首先要有老师?而真正能讲课的老师,也不过朝中几位老将军而已。”
  
  “如英国公。”
  
  “想让英国公讲课,这个学校的规格一定要高。这大本堂就太合适不过,我将郕王塞进去,并说将来有了皇子,也在大本堂之中读书。”
  
  “想来,各级勋贵子弟。乃至藩王世子都能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