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 (第1/2页)

第一百七十章海河方案
  
  朱祁镇所想,对也不对。
  
  因为海河这个名词是明末才有的。但是海河形成后世地图上的行动,却是本朝开国之初,**提倡的一定要根治海河,动用了数百万人,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条运河,最后才形成了后世的海河河道。
  
  从这一件上来,海河说是一条人工河,也不能说全错。
  
  阮安说道:“从如果放宽目光,卢沟河的水灾在河北从来不是个例。河北这片的河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源于太行山中,季节性很强,可以说,一发洪水都发洪水。”
  
  “而大多数河流都排泄不畅,淤积在三角淀,得胜淀,武馆淀,白洋淀,这无数河间洼地,连成一片,如果雨水大的话,就会连接在一起,到时候数千里地,一片**如同大海。”
  
  “百姓没于洪涛之间。”
  
  朱祁镇而今看到这一大面区域,还有触目惊心之感。
  
  谁能相信,河北居然有这么多湖泊。而阮安所说的那几大淀,从现在地理上看,就是从天津以西到,雄州。
  
  而且这不仅仅只有这里,这样的湖泊,在河北还有好几处。
  
  虽然没有这一个湖泊带大而已。
  
  真正了解这一些情况之后,朱祁镇甚至有一种冲动,什么瓦刺也不打了,单单能将这一带混乱的水系给治理好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汉魏时代,冀州也是富甲天下,得河北足以立国,而今明代虽然定都河北,河北根本不能支持北方战事。
  
  想想就知道,几乎数年一次大洪水,大量的良田都变成了湿地。这些湖泊看似不大,但是一遇洪水,就好像是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
  
  水利与农业之间的关联密集之极。
  
  这样的情况,河北的农业生产能好才怪。
  
  阮安说道:“为了朝廷长治久安。奉陛下旨意,应该将治理河北各水系,看做一体。将收拢河北所有河流,皆归入卫河入海。”
  
  杨士奇说道:“卫河承担运河一段,如此一来会不会运河断流。”
  
  “首辅所言极是。”阮安说道:“这事情我与沐敬前辈,已经商量过了。这样做,不会让运河断流,反而会增加运河水量。让运河运输量大增。”
  
  杨士奇也不说话了,心中暗道:“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人们都觉得京杭运河乃是重要的经济命脉,但是其实上,他们都高看了运河。
  
  因为这一条运河的承载量并不大,还需要大量的维护。
  
  明代的最高记录,就是六百三十
  
  万石,就是宣德年间的纪录。后来被额定在四百万石之上,大概是朝廷觉得,这个数目最经济。
  
  又能供应朝廷所需,不至于了劳民伤财。
  
  即便如此,朝廷一家的运输量,几乎将运河给站满了。
  
  很多时候,运河上都一船挨着一船,特别是过山东的时候,船闸之前,排上几天队都是很正常的。
  
  漕粮运输一趟要走上一年。
  
  可见大运河并非想象的那样用有。
  
  运输量在哪里放着。
  
  当然了,山东这一带是一个瓶颈地带。毕竟过山东的时候,可是一座船闸挨着一座船闸。其他地方好要一点。
  
  这并不是说,运河不重要,如果不重要的话,明代也不会形成一道,运河城市带,是北方比可比南方的繁华地带。仅仅是说,运河远远没有所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阮安见杨士奇不说话,心中这才松了一口气。
  
  可见杨士奇积威之重。
  
  随即将朱祁镇心目之中海河方案,说了出来。
  
  阮安先定下总原则,也就是将所有河流都归入运河,并从天津入海。但是很多地方都要细细勘探。
  
  一时半会不可能动工的。
  
  但是定下来的工程就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三角淀连通卫河的工程,这个工程并不算太大。毕竟两者相距并不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