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 (第1/2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正统五年正旦诏
  
  朱祁镇虽然按时上朝,但是他花在批阅奏折上面的精力,却大大减少了。
  
  甚至列出标准,很多事情有前例可循。或者是常规事务,都以内阁为准。王振直接披红,用印就行了。
  
  凡是下面有争议,或者说没有先例。而且有一方重臣觉得特别重要的。朱祁镇才看。
  
  其余的奏疏,大多都由王振处置了。
  
  如此一来,王振的权力大增。
  
  这样做,并非朱祁镇懈怠了。
  
  恰恰相反。朱祁镇比之前更忙了。
  
  他忙着召见大臣,与他见过客的讲官,他从头到尾都召见了遍,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五军都督府各都督,乃至边关将领,比如杨洪。如北京附近的县令,甚至百姓。
  
  朱祁镇甚至亲自去过一次仁寿皇庄。
  
  不要小看,这个仁寿皇庄,这才是皇家第一个皇庄。后世北直隶这里,不管是皇庄,还是勋贵的庄园占据了北直隶大部分的土地。
  
  成为大明兼并最厉害的区域,没有之一。
  
  召见最多的还是于谦。
  
  于谦似乎回到了当初刚刚来到京师的时候,与皇帝简直是形影不离。很多时候,都宿在宫中。
  
  这也是杨士奇提醒他的。
  
  治理朝政,决计不能东一下西一下的,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朱祁镇这一段是频繁的召见大臣,甚至微服出京,视察黄庄,研究北京土地的兼并情况。
  
  就是为了今后一段时间,制定一个总计划。就如同后世的五年计划一般。
  
  当然了,这个计划到底要执行几年,就真不好说了。
  
  眨眼之间,两个月的时间在朱祁镇忙碌之间过去了。
  
  卢沟河工程已经开工了,孟瑛已经与沐昂会师了,兀良哈也被杨洪大败,夹着尾巴逃回去了。
  
  朱祁镇数月的辛苦,终于出炉了。
  
  在正旦朝会之上,朱祁镇正襟危坐。王振站在百官之前,阴阳顿挫的将一封诏书读了出来。、
  
  这封诏书,后世称为正统五年正旦诏。
  
  被称为朱祁镇正式亲政的纲领性文件。
  
  这一封诏书,首先开宗明义的将行在改为北京,确定了北京乃是国家首都,而南京乃是国家陪都的地位。
  
  这一点百官其实都有预料。
  
  前文也说过,北京的地位,其实乃是三代皇帝不同意见的表达。太宗想让立北京,后来因为三大殿被焚,就改为行在,但是太宗皇帝从来没有回南京的意思。
  
  但是太宗去了。仁宗想要迁都南京,这假行
  
  在,眼看就成为真行在了。但是仁宗短命,宣宗继位。
  
  但是宣宗却不想去南京,但又不好打父亲的脸,于是乎北京就名为京师,写做行在。
  
  谁都知道,这种状态不能长久。大明京师已经迁不回去了。
  
  朱祁镇亲政,又下令重修三大殿,将行在改为北京,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是下面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下面几条可以归纳为京师根本策。
  
  首先要将北京城修完工,各城楼,乃是城中的钟鼓楼一并动工。随即说明北京依靠漕运支撑,其中风险巨大。
  
  而一国之都,不能自给。更不能支撑边关。隐患巨大。
  
  所以,、确立北京为根本。
  
  下面一系列行政手段。都围绕着这一点来行进的。
  
  首先,北直隶建省,名为直隶省,治天津。于谦为直隶巡抚。至于直隶省与顺天府的划分,却没有细说。
  
  总体来说,大直隶小顺天府。
  
  不能让顺天占据太多,将会从顺天府划分出几个县城,再从其他府中划分出几个县,建立天津府。
  
  要知道,而今的天津还是卫所。
  
  又牵涉到,废卫改县。
  
  不过,在上面并没有细谈。
  
  并公开说明,一系列治水规划。于谦这直隶巡抚一上任就是死磕河北水系治理了。而且宣布了吏部选官的新原则。那就是凡是治行好的地方官,在调入中枢之前,都必须在直隶省任职,并增加直隶省进士录取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