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十章 王直入阁

第十章 王直入阁

第十章 王直入阁 (第1/2页)

第十章王直入阁
  
  黄淮致仕之前,乃是内阁首辅。如果他复位,那么杨士奇往哪里放?
  
  所以黄淮上京三次,分别是宣德八年,宣德九年,宣德十年。也就是在宣宗驾崩之后,黄淮也是千里迢迢来祭拜的。
  
  只是当时祭拜的人那么多,朱祁镇也没有印象。
  
  黄淮频繁入京,自然是想起复。
  
  只是这一切随着宣宗皇帝的驾崩而结束。
  
  一来黄淮与杨士奇的年纪差不多。精力衰竭了。二来,他也看出来,太皇太后对政局的处置,决计不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让朝野动荡的决定的,三来,杨士奇今非昔比。黄淮虽然在朝中有些人脉,却抵不过杨士奇的。
  
  所以黄淮这才回家休养了。
  
  杨士奇其实很明白,黄淮早已无心政治了,甚至杨士奇都有告老还乡的意思了。
  
  这个摊子黄淮是没有能力接下来的,毕竟黄淮已经离开大明中枢十几年了,当初的影响力早已烟消云散了。
  
  但是杨士奇也不得不承认,皇帝点出黄淮,这一手对他其实也是有一点威胁的。
  
  不过,朱祁镇自然不会用黄淮,黄淮实在太老了一点。
  
  老到什么程度?
  
  老到朱祁镇是黄福与杨荣去世之后,令吏部整理致仕老臣名单的时候,才被朱祁镇注意到的,不知道多少低级官员估计连这个名字都忘记了。
  
  不过朱祁镇将黄淮拎出来,却不是为了让黄淮起复的,而是为了另外一个人,就是王直。
  
  因为王直乃是黄淮的学生,王直乃是永乐二年的进士。正是黄淮的门生。
  
  朱祁镇说道:“近年老臣凋零,还请先生派人去探望一下永乐以来老臣,以示朝廷不忘功勋,如果有子嗣问题,也要解决一下。”
  
  杨士奇说道:“陛下仁心。”
  
  朱祁镇说道:“不过,这内阁人员增补,先放一放,朕想知道这个内阁定员有几人?”
  
  杨士奇说道:“太宗效仿太祖皇帝设四官,但是内阁并无定员。”
  
  虽然都说大明的内阁创立于太宗时期。但是其实,在太祖时期就有雏形了,而太宗皇帝刚刚设立六员。
  
  之后虽然有增减,却没有定员,一般是四五人到七人上下。
  
  朱祁镇说道:“朕觉得大明内阁乃中枢所在,多选几人。但也不宜太多,应该有七个人最为何合适。先生以为如何?”
  
  杨士奇微微一顿,心中已经分析起来。
  
  杨士奇也觉得,这个人数是比较合适的。
  
  在内阁这样的结构之中,人数应该是奇数。三,五,七,九。三人太少了,根本处理不过来。
  
  五人其实也行。只是奈何而今内阁之中,张辅与胡濙不管是别排挤也好,还是自己的原因也好,很多政务,他们都不插手。
  
  之前处理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干活。
  
  对年轻一点的杨士奇来说,虽然有些吃力,但是还能坚持下来的。毕竟古往今来但凡杰出的政治家,都有一个统一的特性,那就是精力充沛,异于常人。
  
  但是而今,杨士奇又些撑不住了。
  
  这就是杨士奇增补两人的原因之一。
  
  而今朱祁镇要多增设一人。杨士奇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毕竟杨士奇虽然权力大了一些,但是在朱祁镇收拢权力上面,从来没有拒绝过,而今朱祁镇想在内阁之中安插一个人。
  
  杨士奇心中也没有拒绝的心思。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朱祁镇紧接的说道:“那么王直如何?”
  
  杨士奇心中一愣,暗道:“老了,老了。反应不过来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想到,小皇帝所能用的人并不多,王直就是其中一个。
  
  杨士奇可以接受其他人进入内阁,但是他不希望这个人是王直。倒不是王直不好。而是王直太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