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 (第1/2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晒盐法
  
  而且洪武年间,将私铸铜钱也并没有定什么重罪,这是政府对铜钱的定位造成的。
  
  大明对铜钱的定位,就是辅助定位,规定百文以上具用钞。铜钱流通有限,自然不用多费心管理。
  
  只是而今时过境迁。
  
  杨溥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先铸银钱,这银钱下去,做一版去除方孔之后,再让朕看看,重申禁私钱之禁后,朝廷也要想办法多铸钱了。”
  
  周忱心中一动,欲言又止。杨溥却立即开口说道:“老臣下去之后,立即去安排。”
  
  周忱立即低头,将口中想说的话,吞了下去。
  
  朱祁镇却没有注意到周忱的表情,他也知道,事情要一步步的做。钱法的事情,暂且推进下来。将重点再次拉回到盐法之上。
  
  周忱的盐法的中心思想还是没有变的。就是民作,官收,官总卖,民分销总原则。朝廷只需在盐场附近驻扎几个官员。就可以掌控盐利。省却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总体来说,也方便操作。
  
  不过,周忱这一段时间上,也有一些修补。就是在大明原有的计口配盐的原则上。允许地方官员以官府的名义买盐。
  
  所谓计口配盐,其实大明食言买卖的总原则之一。
  
  朝廷所定的盐引是从哪里还来,就是各地人口统计,某地人口多少,就计算当地人口所用食盐多少。定多少盐引。
  
  百姓从官府这边买盐,也是要掏钱的。一般是以米换盐。
  
  不过数量不多,洪武年间,太祖皇帝特别说,这种税收被称为盐米,是重征困民,所以特别交代,不准折米。
  
  一般来说,如果你从官府这里买盐,是可以不交这个钱的。
  
  但是你要知道政府的德行。定下一个赋税很容易,但是减轻一个赋税却很难了。
  
  在永乐年间,又出现的变化。就是朝廷面对宝钞价格一步步下跌。想了很多办法来挽救宝钞的价格。
  
  很多人觉得宝钞价格暴跌,是朝廷一味发行,不回收宝钞。违背了经济规律。
  
  却不知道,大明前期,为了挽回宝钞做了不知道多少努力。
  
  其中将这种盐米的赋税,改为了盐钞,规定全部要交宝钞。还有什么商税,几乎除却基本的田赋不变之外,其他赋税都是收宝钞。
  
  但是效果一点都不好,依旧江河日下。
  
  到了而今,一些地方官也不愿意收宝钞了,在这上
  
  面很多地方都将这个赋税折色了,从收宝钞变成了收实物,比如布匹什么了。
  
  这也是周忱担心,在盐税上收税太多,影响民生,故而先减税。虽然不多,但是对民间也是一个利好。
  
  朱祁镇自然没有不准许的。
  
  只要盐税能补上来这个缺口,就毫无问题。
  
  增加这个补丁之后,朱祁镇又与杨溥重新审视了一下盐法。就准备在下半年,先在长芦盐场试行,然后明年推广到沿海所有的盐场,再用三年时间,将云贵,四川的井盐,山西陕西的池盐都变成这个模式。
  
  总体来说,大概三年之后,盐税才会达到而今的三倍或者四倍,具体情况如何。不仅仅朱祁镇不清楚,周忱也不敢打包票。
  
  周忱说道:“臣以为户部侍郎王佐,曾经在长芦监管过盐政,此事就由王佐负责长芦之事,如果长芦之事一切顺利。再将新法在各盐运司之中推行。”
  
  朱祁镇点头,说道:“这是老成谋国之道,而今有这一千万两银子打底,有些事情不用做得那么急,宁可缓一点,不可出错。”
  
  周忱说道:“陛下圣训,臣牢记在心,须臾不敢或忘。”
  
  朱祁镇说道:“正好,朕还有一件事情,想与两位商议一下,晒盐法之事,,两位知道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