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

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

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 (第1/2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保河济运
  
  于谦与张经再次用脚掌丈量大堤,分析滹沱河当地的地质。
  
  这一代的地质类似于黄土高原上的土质,甚至比黄土高原的土质还疏松,看似完整的土地。但是在水流冲击之下,就能层层驳离。就好像是千层饼一层层的剥离开来。
  
  张经在第一次决堤之后,已经加重夯土层,并在夯土层下面,打下了木桩。大堤内部,以木框装着石头一层层铺满,作为缓冲。大堤之上也有一层层的,类似草席的东西。不过都是长达十几丈宽。巨大的埽放了下去。
  
  用铁锚固定。
  
  如此一来,洪水不会直接冲在堤坝之上。
  
  这种技术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完善了。
  
  可以说张经能做的都做了。让于谦来看,也看不出什么缺陷了。但是面对这里的特殊地质结构,却不能承受。
  
  张经脸色沉重,说道:“大人,下官想来,只有一个办法了,将大堤换成石堤,多用铁料打下根基。”
  
  于谦说道:“石堤,铁料。”
  
  张经所说的一切,在于谦的耳朵之中自动换算成了钱。
  
  铁可不便宜,每斤两三分银子,根据各地不同的价格浮动。而真要用在工程上,就是动则万斤,十万斤,甚至还不够。
  
  毕竟要看单位,乃是斤,不是吨。
  
  不说别的,单单是铁价就过万两。
  
  而朝廷虽然将金山银山砸进河北,但是各地工程量太大,百姓即便是服劳役,但是口粮,工具,材料,等等,都是需要准备的。
  
  正统六年,近八百万两的款项,看似不少,但是分到每一次地方之后,也就不多了。
  
  在这滹沱河上要砸上几十万两,就大大超出预算了。
  
  钱总是不够花的。
  
  张经小心翼翼的看着于谦的脸色,于谦沉吟片刻说道:“铁料我想办法。你安心做事便是了。”于谦似乎记得工部储存着相当庞大数量的铁料。如果能从工部搞到一些,就免了从民间购买了。
  
  河北顺利的渡过了汛期,这个消息传到了北京。
  
  朱祁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觉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对于保定,文安,被大水包围,已经滹沱河决口的这种情况,朱祁镇已经觉得欣慰之极了。
  
  虽然放在后世,这个事故依然很严重。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当好了,最少比去年好,在预计范围之内。
  
  不过,对于滹沱河决堤之事。朱祁镇还是比较不舒服的。
  
  但
  
  是既然于谦保了张经。基于对于谦的信任,朱祁镇自然还是要顶于谦的。
  
  只是如此一来,就不大好办了。
  
  面对不少言官的风言风语。
  
  朱祁镇只好召见杨溥,曹鼐。王直。专门对关于于谦的种种问题,做一个解决。
  
  首先说的就是张经滹沱河之事。
  
  朱祁镇对两人说道:“张经这个人的履历,朕也看过,是一个能臣,既然如此,用生不如用熟,于谦看人,朕还是信的过的。”
  
  杨溥说道:“陛下英明,臣回去之后,就晓谕群臣,让群臣知道陛下之心胸。”
  
  朱祁镇见杨溥这么好说话。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他却不知道如此老奸巨猾之辈,他想搞一个人,从来是很有耐心的。今日皇帝发话,将言官压下去,对于谦是好事吗?
  
  不是。只能让很多官员对于谦的积怨越来越深。
  
  杨溥知道,不管是朝廷,还是陛下,而今都是离不开于谦的。但是总有能离开的时候。
  
  杨溥现在要做的就是捧着,一直捧得,捧到有一天,于谦大功在在身,但是百官却群情激奋。
  
  让朱祁镇做一个选择。
  
  到时候,朱祁镇也未必能保得住于谦。
  
  杨溥慈眉善目下面的算计,或许只有杨士奇能够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