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

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

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 (第1/2页)

第四十六章山西大案
  
  登闻鼓,惊动的不仅仅是朱祁镇。几乎是文武百官该知道都知道了。
  
  毕竟,大明官府衙门的布置,也是以皇宫为中心,散布开来。
  
  朱祁镇能听见,大部分官员也都听到了。即便个别不知道的,也会有人传到的。
  
  内阁七位距离文华殿很近,在朱祁镇命人传话之后,很快就到了文华殿。
  
  却见一个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人被带了进来。
  
  这个人一见文华殿光滑的地砖,都不敢用脚踩,而是跪在上面过来。
  
  朱祁镇见此人满面风尘,几乎看不清楚本来面目,浑身散发出一股异味,也说不上来什么味道,让朱祁镇远远一闻,就有一股反胃的感觉。
  
  只是朱祁镇却知道,这个样子的人,其实就是大多数大明低层百姓的样子。朱祁镇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这味道也不是那么难闻了。
  
  让百姓困苦如此,乃是为政者之过。
  
  朱祁镇上前几步,伸手搀扶起这个人,问道:“老人家,你多大年纪了?”
  
  朱祁镇刚刚在乾清宫批阅奏折,并没有穿正装,而是身穿一身月白长袍,脚上等着一双靴子,腰间陪着龙纹玉佩,倒是能显露出自己的身份。
  
  只是这个人,明显没有这个鉴别能力。
  
  “小的王焕,乃太原府人,今日太原府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官府没有赈济,小人活不下去了,这才被同乡所托,请朝廷救命啊。”这个人说话有些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但是朱祁镇一听,顿时皱眉,问道:“首辅,山西是怎么回事?可曾上报灾情?”
  
  朱祁镇印象之中,陕西上报灾情了。朱祁镇刚刚免了陕西的钱粮,但是山西却没有上报。
  
  再听这人一说,朱祁镇心中顿时大怒。
  
  杨溥听了,立即下跪说道:“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朱祁镇命太监下去安置这个人,并叮嘱道:“好生待他,问清楚情况。”这才过来,将杨溥搀扶起来,说道:“先生何至于此,山西之事定然与先生无渋。只是山西那边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却有一点不清楚了。”
  
  “但凡赈灾,都是朝廷拨款,地方何以隐瞒不报?”
  
  这是朱祁镇疑惑所在。
  
  但凡朱祁镇登基以来,不管朝廷财政再紧张,那么是九边的军费先拖一拖,但但凡下面报上来的赈灾款项,朱祁镇从来没有说不批的。
  
  甚至只有多给,没有少给的。
  
  朱祁镇也知道下面的官员
  
  未必多干净,或许有人赈灾款项之中贪了一笔。但是朱祁镇一边严查赈灾款项,一边从来不事先核查,而是事后核查。
  
  很多时候事后核查,未必能查清楚。
  
  但是朱祁镇觉得,百姓是最重要的,只要百姓得到了赈济,即便是有个别聪明的蛀虫躲过了朝廷的核查,就当他们聪明吧。
  
  但是朱祁镇假设山西布政使乃是一个贪官,他为什么不多报灾情,多报赈灾款项,而贪污,而选择了瞒报。不报。
  
  这里面的情弊,朱祁镇一时间想不明白。
  
  但是杨溥是多年老手了,他叹息一声,说道:“以臣之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地方的粮仓已经空了。”
  
  “朝廷赈灾,一般是先让地方自己赈济,如果地方灾情不重的话,地方赈济之后,朝廷豁免当地要上交的粮税,来补充地方的亏空。”
  
  朱祁镇也明白这一点,很多灾害从外地运粮过去,消耗太大,都是当地官仓的粮食直接赈灾。
  
  朝廷豁免的粮税,一些是对百姓减免,其实还有一部分乃是对地方官仓消耗粮食的销账。已经赈灾用的粮食,就不用上缴国家了。
  
  所以都是事后统一核算的。
  
  朱祁镇一想也不对。
  
  他即便是将地方粮仓粮食倒卖了,这个时候,也可以虚报赈灾款项,让朝廷补贴,将账给平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