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 (第1/2页)

第三十二章跨过鸭绿江
  
  李瑈接到了韩会明的书信,愣愣的站了好长一段时间。
  
  只觉得身心俱疲,忽然想起了李太白的词,“夕阳残照,汉家陵阙。”无比贴合,他现在的心境。
  
  此刻他又有什么办法?
  
  鸭绿江一线打的很艰难,双方超过二十万大军,盘弓卧马,三五之内,必有一次万余人上下的大战。
  
  曹义一次又次想要渡河,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李瑈挫败。
  
  李瑈用兵之道,也显露无疑,不敢说什么绝世之才,但是绝对在合格范围之内,故而双方斗智斗勇,明谋暗谋,好几次被曹义打的岌岌可危,但是还是挽回了局面。
  
  但是李瑈很有自知之明。
  
  他的一切胜利,都建立在地利之上,大军放弃鸭绿江撤退,就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一场不可避免的大败。
  
  但是如果不撤的话,明军大军源源不断的从江华岛进入朝鲜,他在这里所做所为,又有什么意义。
  
  朝鲜北部,是相对贫瘠。没有后方的粮食供给,李瑈如何能养得起这十几万大军。
  
  是退亦死,不退亦死。
  
  但是退,还是一线生机,坚守汉城,以待天下之变。
  
  比如瓦刺再次南下,再打出也猫儿庄之战的战绩来。
  
  明军就会撤军了。
  
  虽然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是这已经是李瑈最后的希望了。
  
  即便如此,李瑈依旧封锁消息,撤退计划也在隐秘的进行之中。十几万大军的撤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而且瞒不过曹义的。
  
  所以几乎在李瑈带着本部人马,先行撤向平壤的时候。曹义立即就知道了。
  
  江华岛之战的结果已经到了曹义手中,曹义立即肯定,李瑈要撤军。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观点,即便是李瑈再怎么隐瞒,也无济于事。
  
  正统十八年五月,就在北方麦熟的时候,刚刚开始不到三个月的朝鲜之战,就有突破性的进展。
  
  曹义攻破鸭绿江。
  
  骑兵长驱直入,将朝鲜后军包围在鸭绿江东岸一两百里的地方之内。一共有六万左右,李瑈断尾求生。渡过了清川江。
  
  在此之后,明军进军就好像行军之一般,整个安平道,向大明投降。
  
  曹义根本不管这些事情,都交给了断事官王越来管。
  
  王越这一次,被任命为征东军断事官,主管一切军法,军中文官不足的情况下,后方的安抚,镇压,粮草运输,都被王越接管。
  
  这也是朱祁镇的想法之后,今后大明军队之中,断事官将来大量普及,出征的时候,有大将军就有断事官,掌管一系列军法事务。
  
  形成一道以断事官为基础的军中监督体系。
  
  王越也是被破格任用了,谁让军中读书人少。
  
  不过,王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进入朝鲜之后,当秋毫不犯,与民安堵。朱祁镇的心意,对外人来说,或许是一个迷,但是朱祁镇对征东军上下,却是毫不掩饰的。
  
  故而谁都知道,这朝鲜今后就是大明的版图了。
  
  自然要严肃军纪。
  
  只是大明的军纪,已经是一个痼疾了。
  
  太祖时期军纪还算不错,太祖皇帝之所以得天下,其实就是因为太祖皇帝,乃是元末各路义军之中,军纪最好的。但是靖难之后,大明军纪就不大好了,却是因为在靖难前期,太宗皇帝艰难之极,做过不少让文官为尊者讳的事情。上行下效,下面自然学样。
  
  当时也是非常之时,解决非常问题的,非常办法而已。
  
  但是开了一个头,下面就不好收尾了。
  
  更不要说,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士卒供给困难之极,衣食无着,只能去抢,这种根本性矛盾不解决,想要士卒军纪变好,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