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

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

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 (第1/2页)

第十五章预修大典
  
  李贤学的很快。
  
  虽然报纸论战,是他不大习惯的事情,但是不过一个回合,他就将游戏规则掌握的七七八八的了。
  
  在徐有贞的文章刊登之后,很多官员也觉得,从洪武以来,官制变化不少,需要重新厘定。纷纷赞同徐有贞的意见,以盛世修典之名,武事以备,文事兼顾之意。
  
  修《大明会典》,而大明律该如何自然不用说了。
  
  李贤随即上奏,并透漏出风声去,言修《大明会典》,乃一代之盛事,非名臣宿老不能担此重任,推荐了于谦,曹鼐。
  
  朱祁镇只要批示:“两位身居要职,坐镇一方,须臾不看擅离。”
  
  然后刘球就上书道:“老臣年事已高,不堪内阁繁剧,请任《大明会典》编纂官。”甚至还故意显露出贪名之举。
  
  好像刘球想借此留名于后世。
  
  虽然《大明会典》比不上《永乐大典》,但也是一部大书,如果能成为编纂官,足以在士林之中留下名声。
  
  但是朱祁镇却不愿意将此老放在这个位置上。
  
  否则将来朱祁镇怎么参私货。立即回复他道:“先生,朕之肱骨也,无先生,谁为朕镜?”
  
  言语之间,将刘球比做魏征。
  
  如此三番来回。
  
  朱祁镇不得不召见李贤,寻求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人选。
  
  朱祁镇见了李贤之后,首先说的不是这一件事情,而是对徐有贞的奖励。
  
  徐有贞上《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的目的,朱祁镇也是能揣测一二的,即便不用阴暗的心思却揣测,徐有贞也是谏言有功。
  
  必须褒奖。
  
  所以,朱祁镇一开始就说道:“徐有贞的位置该动一动了,他在朝鲜治平有功,而今朝鲜太平无事,应该让他入京了。”
  
  李贤说道:“陛下英明。臣会安排的,在六部侍郎之中给他选一个位置。”
  
  朱祁镇说道:“尚书吧。朝鲜灭国之功,徐有贞参与其中,总要有所赏赐。”
  
  对于徐有贞而今也是可上可下,一般来说巡抚专任中枢,就是侍郎一职,类似六部副长官,或者说一个六部之外,某一衙门的长官。
  
  但是徐有贞有军功,又有谏言之功,朱祁镇想抬举一二,倒也不能算是幸进。
  
  不过,李贤并没有正面回答说道:“陛下六部没有空缺,臣知陛下爱才之心,此事当从长计议。”
  
  朱祁镇当然知道没有空缺。
  
  但是没
  
  有空缺可以制造空缺吗?这不是理由,唯一的原因是李贤想拖一拖。
  
  李贤又说道:“修典乃国家大事,不可不重,陛下既然不属意于公,曹公,刘公,还请陛下示下,内阁也好安排。”
  
  朱祁镇对这一件事情,也想过应对的办法了,说道:“此三人皆元老重臣,朝廷不可一无或缺,修典固然是大事,恐怕也要坐上数年冷板凳。还是选年轻一辈,年富力强的人为好。”
  
  “这人选,还是可以让内阁来选的。徐有贞如果不好安排的话,让他入翰林院修书,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李贤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李贤一边说,一边在心中来回的思索。
  
  这是一道选择题。
  
  要么让徐有贞回来专司修大明会典,要么让徐有贞担任一任尚书。
  
  在这个选择题之中,李贤倾向于后者。
  
  徐有贞的能力没有得说,当世封疆大吏之中,能比得上徐有贞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但是品行实在堪忧。
  
  不管在朝鲜清理两班贵族,还是这一次上书,都充斥着不折手段这个四个字。
  
  如果让徐有贞修《大明会典》。里面有些什么内容可真不好说了。
  
  李贤很快确定下来了,说道:“徐有贞入仕以来,多历地方,是能吏,但修典乃是文华大典,臣以为徐有贞恐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去六部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