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

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

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 (第1/2页)

第十七章王恕的犹豫
  
  当然在这一件事情,总体来说是一个小问题,并非大问题。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大问题了。
  
  秦法固然是严苛之极,但是真正让秦二世而亡的原因,真是因为秦法严苛吗?
  
  不,更多秦法根本执行不下去。
  
  秦法在秦国还能执行下去,但是推广到全国,即便不说,六国余孽的种种情绪,也不说当地百姓的反抗的暗流,单单是秦国对法律执行能力,就推广不下去。
  
  这一点从历史上也能看出来。
  
  即便是现在的大明,真正有法律的地方是哪里?是县城,府城,京师,乃至这些城池比较近的村落。
  
  更偏远的地方,数千人的械斗都搞得起来。如果真按大明律法来判,这些人几乎能算得上造反了。
  
  但是又如何?地方官不过是彼此安抚,找各自的族长管事来谈话,和稀泥。
  
  或许有官员能力强,手腕硬,能将这样的事情给镇压下去。但是这都是个别的情况。
  
  而维持这一切切的总原则,就是德主刑辅。以道德教化为先,甚至让百姓息诉。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朝廷最重视的礼法的原因。
  
  如果朱祁镇有如此战略上的转变,将法律地位提高,将一切都变成一断于法,甚至提出依法治国。
  
  对大明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因为实行不下去的法律,其实也没有什么用处。
  
  朱祁镇当然是想过这一件事情的,他微微一笑说道:“王卿,你说的朕自然知道。”
  
  儒家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朱祁镇不可能将放弃儒家,用法家的一套,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问题。
  
  朱祁镇自然有一套解决的办法。他继续说道:“而今各级官员办案多以春秋决狱,有些事情也过与草率了,而今可以将这些原则写入宪法之中,也能让百官有所适从。”
  
  王恕也慢慢的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皇帝本身无意将大明司法现状有太多的改变,更多的是对现在法律的整理。并无意将法律的外沿扩大。
  
  但是即便如此,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而且朱祁镇还想引入行政法的概念。
  
  就是将官府运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变化。
  
  大明官府其实也有很多典章制度,这些都是有的。但是却没有如此鲜明的规划出来。而且既然定了法规,就会处罚。
  
  而大明各衙门因循守旧,各种规章制度早就出了问题。
  
  显然,朱
  
  祁镇要的也不是仅仅是写在大明会典里面的规矩。
  
  这里面信息量太多了。
  
  多到了王恕,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其中利弊如何。
  
  朱祁镇对王恕说这么多,一方面固然是要争取王恕。
  
  朱祁镇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看似大明士大夫是一体,其实满不是那一回事。就好像是王恕。王恕是一个能够在皇帝面前坚持原则的人,难道他就会屈服于李贤吗?
  
  所以,只要让王恕感到皇帝所说的事情是对的,王恕也未必在乎李贤怎么想。
  
  其次,他这番话也不是说给王恕听的。
  
  根本就是说给李贤听的。
  
  这么多年的研究,朱祁镇也摸清很多大臣的底线。
  
  救弊这两个字,就是朱祁镇所有变动的思想核心。
  
  看似朱祁镇做了不少事情,但都没有触及根本,都是在原本大明的政治结构之中,查漏补缺而已。
  
  朱祁镇见王恕一时间没有这么大的信息量之中反应过来,就说道:“你下去好好想想吧,有了想法再来见朕。”
  
  诚然修《大明会典》,是变法的一个标志。
  
  但是真正要推动变法,还是要与李贤等人来做的。
  
  王恕回去之后,看似非常镇定,但是无时无刻的都在思考这一件事情,利弊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