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第1/2页)

第三十章风云暗藏
  
  倒不是陈文发现了什么,而是有人加入了战团。甚至有很多新科进士参与其中,有利的支撑了陈文的观点。
  
  倒不是陈文影响了这些新科进士,而是《古文尚书》真有问题。
  
  之前很多大学者都有隐晦的觉得不对,即便是朱熹也是表示过这个观点。但是没有这么了当的直接说出来这一点而已。
  
  插播一个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PP--换源神器
  
  其中新科进士程敏政也就是现任兵部尚书程信之子,他在这一番论战之中,表现的尤为抢眼。甚至一度将话语权从陈文口中夺过来。
  
  可谓光彩夺目。
  
  同样新一代展露头角的人,还有李东阳,等十几个。
  
  朱祁镇也是每日看报,揣摩其中各人的文章,不揣摩不行,有些东西他不细细揣摩,他其实是不大懂的。
  
  毕竟朱祁镇在儒学上的造诣,也就那样。
  
  如果他不是皇帝,凭借他的学识考一个秀才或许是可以的,但是考中进士,却是未必了。
  
  天理报与明报之间的擂台,成为这一场大会的前导战。
  
  一个个大儒的名字与官员的名字分别出现在两分报纸之上,你来我往的。朱祁镇也专心研究其中背后的人际关系脉络。
  
  大明儒学界与大明士大夫,乃至大明官场,几乎是等于三位一体的。
  
  就好像程敏政看上去是儒家后起之秀,却也是兵部尚书的儿子,李贤的女婿。背后与陈文之间的关系,也是若隐若现的。
  
  而吴与弼是江西人,他在整场论战之中,似乎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对。却也与朝中庞大的江西官员都在作壁上观有关系。
  
  至于薛瑄激烈反对,其实与很多西北士子保守的风格也有关系。
  
  总之,看似你方唱罢,我登台,但是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了,北京热闹非常的时候,天下之间也并非只有北京。
  
  今年不是一个好年景。
  
  今年是一个闰年,闰三月,凤阳徐州等地大旱,朝廷紧急截停漕粮三十万石赈灾,情况一段很危机。然后又从江南调了几十万石粮食。
  
  在大明强大的国力之下,算是平定下来了。
  
  其中还出了一些人祸,朱祁镇令大学士王文,亲自去凤阳一带赈济,老臣王文老而弥坚,不请旨,就将凤阳扬州徐州等地的地方官给杀的人头滚滚,更有都察院的御史吴深牵扯其中。
  
  让朱祁镇愤怒无比,令都察院上下整顿。
  
  毕竟都察院外派的御史是监察地方,而今御史与地方官狼狈为奸,这御史还不如
  
  不要。
  
  之后,又有地方上洪水不断。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算安堵,朝廷有钱赈济,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在五月分,东厂终于传来消息。
  
  朱祁镇心心念念的甲骨文,总算是找到了。
  
  这也费了东厂好大心力。
  
  东厂本来是按照朱祁镇提供所谓药材,也就刻字的龙骨。
  
  只是或许朱祁镇忽略的时间,也许是这个时代药材商人还没有发现这种效果特别好的有特别划痕的龙骨。
  
  总之,是没有找到。
  
  但是东厂还是有办法的。
  
  这就要看出锦衣卫与东厂的不同了。
  
  虽然锦衣卫与东厂并列。但是人员结构却不大一样。
  
  锦衣卫的人员,几乎都是锦衣卫世袭军户,忠诚度得到保障,内部也有训练,很多是子承父业。所以锦衣卫素质比东厂要高。
  
  而东厂人员一部分是从锦衣卫调过来的。这些人一般是骨干人员。但是东厂的太监们不希望事事都依赖锦衣卫这帮人。
  
  毕竟,东厂与锦衣卫还有竞争关系。谁知道这些调过来的锦衣卫,是不是锦衣卫的暗子。这可真不好说。
  
  所以,东厂更喜欢外聘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