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

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

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 (第1/2页)

第三十三章一道德而同风俗
  
  外面的纷杂,不影响陈文与薛瑄的交锋。
  
  两人在上面你来我往,但是朱祁镇的心思却有一小半不在场上,似乎任何学问从一开始出现,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从开始有用到没有用,从朴质到玄虚。
  
  理学是这样的。
  
  其实经学也是这样的。经学衰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经学在东汉都变成玄之又玄的东西。特别是那些著名的“代汉者,当涂高。”就是东汉经学的产物。
  
  这种东西之所以被玄学与佛家打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果没有新的思考的,将经学从故纸堆之中,重新翻出来,其实是没有原因的。
  
  而且真正的大儒,并非不通经学,只是不将这些东西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围之中。而薛瑄老而弥坚,在这上面,陈文比他差远了。
  
  更何况,陈文本就是存心不良,心思不纯。他那些底子,对付别的人还可以,但是对付薛瑄就差远了。
  
  当然了,陈文今日主动冒头,也没有想过能力占鳌头。更多是向朱祁镇的政治表态。
  
  陈文没有办法,就将《古文尚书》作伪这一个议题砸了出来。却不想薛瑄早就知道,这一件事情,不可不能不面对。
  
  插播一个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PP--换源神器
  
  早就准备好了。
  
  薛瑄朗声说道:“而今古文尚书,乃是西晋所献本,传为孔安国所传,传承数百年,历代尊奉,遵行不违,真邪,假邪,此无须争论。”
  
  “臣知道,古文尚书屡毁乱世之中,或许失脱错漏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然以此否定尚书,却未免太过了。”
  
  “须知,太宗皇帝定《圣学心经》,就以‘允执厥中’之言。陈大人却要三思而后行之。”
  
  陈文一顺便好像被塞住脖子的鸭子,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
  
  朱祁镇心中也为之一叹。
  
  这个话题,朱祁镇也不能说什么。
  
  皇帝是永远是对的,如果皇帝有了错误,请参赞第一条。
  
  朱祁镇的爵位的合法性,就是来源于太宗皇帝,朱祁镇从儒家道德之上,决计不能说太宗皇帝的错误。
  
  这是在摧毁自己的统治基础。
  
  薛瑄不愧是混过官场的,这一手让陈文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说什么?说太宗皇帝读了假书,被古人给蒙骗了。自古以来看出古文尚书不对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力辟其为伪书的却没有几个,却不是没有原因的。
  
  薛瑄也知道,他这个手段,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薛瑄
  
  也要有自己的治本之道。
  
  薛瑄始终知道,这一场伦经的目的,决计不是在逻辑上将对方打倒,而是说服最重要的旁观者。
  
  所以薛瑄恭声向朱祁镇行礼说道:“陛下,太祖皇帝定圣学之正宗。太宗皇帝更是亲书《文华宝训》,《圣学心法》又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其意就是定圣学以立万世,教后嗣之君,保佑大明之天下。”
  
  “一道德而同风俗。因之取天下之士”
  
  “此乃本朝道统所在,万世之根基,不可轻动。”
  
  “请陛下明鉴。”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这个时候,他不能不回应了。
  
  太祖皇帝虽然崇尚理学,但是太祖皇帝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信的儒生,比如与理学家在孟子上面的争论,比如对天地左旋还是右旋的争论,太祖皇帝从来不是偏听偏信的皇帝。
  
  太宗皇帝同样不是。
  
  但是将理学与大明朝廷深度捆绑,却是在太宗十年前后确定的。
  
  为什么?
  
  一方面,理学对大明统治天下的确是有用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太宗皇帝再为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找根据。
  
  众所周知的靖难之战,也让太宗皇帝一直有一个心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