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

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

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 (第1/2页)

第三十八章五世说
  
  文官夺权的方式,就是渲染太平,暗示天下而今应该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
  
  那么军事开支就应该消减。枢密院的大权也应该限制。这些不稳定因素,应该转到更加稳妥的文官集团手中才行。
  
  不要看,武将在外打仗的时候威风凛凛的,但是在真正政治-斗争之上,杨洪,郭登等人,不是朝中文官的对手。
  
  所以,在勋贵那边,只要能打仗,就是最大的正义,其余的事情就另外说了。
  
  且不说,而今的政治环境逼得勋贵不得不向皇帝靠拢,单单说南洋战事这个一个画饼,就足够勋贵向朱祁镇投诚了。
  
  勋贵这样一说。
  
  下面的臣子大部分行礼道:“陛下英明。”
  
  这个时候,整个会议的节奏转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其实这也是朝廷的现状。
  
  大明朝廷虽然不是朱祁镇的一言堂,但也差不多了,大部分臣子是不敢直接与朱祁镇对顶的。
  
  也就是民间有很多大儒,以朱子之道为性命,以薛瑄为首,这才是反对的主力。
  
  朱祁镇目光扫过王恕。
  
  王恕目光微微垂下眼睑,目光扫过于谦。心中微微一叹,出列替下丘濬,说道:“臣以为欲求大同之世,必先求之,古之圣人之心。”
  
  “古人以为天下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而陛下欲求之大同世,当在太平世之后。太祖皇帝生于元末,群雄割据,百姓困苦,民不聊生,上下失所,君臣失据,此内据乱世,太宗雄起宇内,见内忧外患,数次北伐,以至于陛下,三战瓦刺,逐于极西之地,此为升平之世。
  
  而今,国无外地,内无大患,天下承平,虽然偶有天灾,但朝廷之力足以抚恤,此之为太平之世。”
  
  “人不患无才,但患无志。人如是,国亦如是。孟子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今天下承平,似无近忧,然不可不忧远患。”
  
  “故而,陛下之言,正合今日之用,太祖之时,不可求大同之世,是以天下未定,太宗之时,亦不可求大同之世,是以外国未服,而今求大同之世,正当其时也。”
  
  “然大同不可速就,臣以为先为小康,后为大同。”
  
  “仓禀足而识礼仪,欲求大同,先求百姓无饥寒之祸,养生送死无憾,此为小康之世。然后求大同之世。”
  
  朱祁镇心中也感叹,其实同样是小康两个字,大明
  
  的小康与后世所求的小康,其实是两个概念。
  
  大明即便是最激进的理论家,也不过想让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不会饿死,不会冻死而已。
  
  如果有人能够统计一下,大明正统年间最多的死法,朱祁镇敢肯定,最多的决计不是战死,不是病死,而是饿死与冻死。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有人都觉得,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实际上,这是最写实的白描。
  
  朱祁镇目光扫过很多人。
  
  这是他想竖立的大明治国思想,也就是而今的五世说。
  
  但是能不能在这里立得住阵脚。却是一个问题。
  
  吴与弼此刻陷入沉吟之中,他如何能看不到,丘浚与王恕所言,不过是一内一外,彼此是一个体系之中的。
  
  吴与弼暗道:“这是公羊派的。”
  
  公羊派乃是儒家各派之中,最激进的一派,当初王莽篡汉,公羊一派其实也是出了大力了,这直接导致了公羊一派的衰落。
  
  吴与弼对这个学说感觉并不大舒服。
  
  原因,这与理学根本不是一个路子。
  
  真要细细说,理学是内圣而外王,五世说是外王而内圣。
  
  内圣就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外王就是治行,实在的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