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二十二章 谣言

第二十二章 谣言

第二十二章 谣言 (第1/2页)

第二十二章谣言
  
  陆麟还是很有执行力的。
  
  很快无数谣言在苏州流传,一时间苏州百姓人心惶惶的。
  
  传闻朝廷要在苏州征收重税,如此也激起了苏州百姓的激愤。
  
  苏州一府承担粮税三百万石,胜过其他地方一省,在很多百姓看来,已经是非常过分了,特别是有一些官田,征收本来就重。
  
  这已经让苏州百姓怨声载道了。
  
  甚至可以说,这种重税也是苏州为什么这么发达的原因之一。
  
  因为苏州百姓都发现,如果单单是种粮食的话,交税之后,一家人根本难以生存,只要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这才能让一家人活得松一口气。
  
  他们的选择是什么?
  
  是棉花,是桑麻。
  
  特别是蚕茧,蚕丝,都是高附加产物。同样一亩地,种桑树用来养蚕,将蚕茧卖出的收益就远远超过了粮食的收益。
  
  至于如果在蚕茧的基础之上,再做一些加工,附加值就更高了。
  
  这也是苏州百姓能承担起重赋的一个原因。
  
  至于江南的粮税,早在周忱作为江南巡抚的时候,就做过一次尝试,那就是采购湖广的稻米缴纳朝廷赋税。
  
  这也是为什么就江苏一省来说,大部分地方都是强烈支持一条鞭法。因为这免了苏州百姓的麻烦。
  
  交钱然后去湖广买粮,上缴官府,何如直接给官府交钱。
  
  但是江南百姓对江南重赋能承担的起,并不意味着他们觉得合适。
  
  之前本就够重了,而今听说还要加税,甚至苏州各级捐输三百万两朝廷都不要,也就是说,朝廷要征税的赋税数量决计在三百万两之上。
  
  这个消息,怎么不让百姓惊慌无比。
  
  陆麟让人放出去的流言,是一句假话都没有说,不过是省略了一些细节而已。
  
  只是效果非常好。
  
  当然了,江南民风并不是九边。
  
  如果是在九边出现而今的情况,或许有一场兵变在酝酿之中。但是江苏百姓却没有这样的硬气。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
  
  那就是一个个读书人来江苏巡抚衙门来求见王恕。
  
  这些读书人从进士到秀才,都是抱着为民请命之心,来劝谏王恕,令王恕收回成命。
  
  王恕不得不接见。
  
  毕竟王恕如果一个也不见的话,简直是自绝于士林之中。只是每见一个人,他都必须苦口婆心的,讲明朝廷的政策。
  
  消耗却并不是太好。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对于很多江南士绅来说,西北的灾情固然很值得同情,但是如果你要以这个名义让我们交钱,这就是万万不行的。
  
  当然了,如果说王恕的口舌一点效果都没有那也未必。
  
  虽然苏州的商业发达,在整个大明这里的商业气氛也是最浓厚的,但是并不是说,整个苏州的士林圈中,都是赞同商业大规模发展的。
  
  自然有不少士绅,保证耕读的思想,安贫乐道,激励子弟读书而已,并没有将精力放在商业上面。
  
  这些对商业上获得利益的人,自然看的不爽。
  
  当然了,这种不爽,也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秉承理学观念的人对这种新型思想不满,对于商业对传统农业社会冲击的不满。第二种,却是红眼病。
  
  对于错过这个爆发的机会,而不甘心。
  
  不管他们原心如何。
  
  这些人都给王恕不少帮助。特别王恕多次强调,这一次加税,与土地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商税。
  
  如此也让大部分根基在土地上的百姓,安心下来。
  
  对于加税这一件事情,如果是加自己的税,自然是万万不行,但是如果说加别人是税,却是未必不可以。
  
  只是徐春申却很是默契的打出一个配合拳。
  
  徐春申立即压低了很多原材料的价格,比如棉花,比如蚕丝蚕茧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