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第1/2页)

第一百零一章韩王请封建
  
  韩雍的心情如何平复,就不需要细言。
  
  不过,政治人物的决断,从来不是情绪所左右。
  
  韩雍身后不仅仅有自己,还有韩系一大帮人马,从这个角度看。他需要时间来调整,在自己下位之后,保持自己人在核心的权力。
  
  所以,他不能拒绝朱祁镇的意见。
  
  于是,不过三天之后,一封奏疏到了内阁。朱祁镇批阅之后,又被下部议处。
  
  这封奏疏的内容。就是大明韩王请封国南洋,以镇远方。
  
  朱祁镇自然知道,这一封奏疏乃是韩雍的手段。
  
  因为此韩王已经非彼韩王了。
  
  当那位精于骑射,想要建功立业的韩王已经不在了。他的谥号乃是韩惠王。而今的韩王乃是韩惠王之子,说起来在辈分上应该叫朱祁镇为叔叔。
  
  他也是刚刚封王不久,虽然被韩惠王教育出来的。也是大本堂武学一路毕业。
  
  只是他倒是有没有韩惠王建功立业之心,却是不知道了。
  
  只是一个在京师的王爷,虽然贵为亲王,毕竟是天子疏宗,一个当权的首辅,想要拿捏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韩王这一封奏疏,自然是韩雍暗地里做的事情。
  
  一下部论处,就引发各方面的讨论。
  
  很快韩雍就在明报上公开发文支持藩王远封,以有三大利而除三弊之论。并很快批准了韩王远封。
  
  就解渤泥之地为韩地。
  
  并令有司勘探婆罗洲土地河流,朝廷出钱在婆罗洲合适的地方,为韩王建造王府。其实也就是一座城城池。
  
  并准备拨给韩王数万百姓,令起就封。
  
  这数万百姓,自然是各地流民。
  
  不得不说,虽然朱祁镇一直以来赈灾得力,并且一次又一次招来流民,各地安居。从于谦在河北水利建设的时候,就招徕了大量河南江淮山东的流民。
  
  但是一次又一次安置流民,根本就是扬汤止沸。只是平静数年,又会出来一批。
  
  朱祁镇也无能为力。
  
  这是大明根子里的痼疾。
  
  承平百年,人口滋生。一方面大明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各种手工业工厂化,乃至于蒸汽机的运用。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底层的百姓纷纷破产。
  
  甚至这种破产,还有地域性。
  
  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更没钱。
  
  在家上天灾人祸,水旱蝗震,一次又一次,百姓那一点积蓄根本不可能支撑。即便朝廷再赈济,也不可赔偿百姓的损失。
  
  也赔偿不起。
  
  所以,虽然下面都不向上报流民数量,但是朱祁镇也知道,朝廷要收拢几十万灾民,从来不是什么难事。
  
  各方流离失所的百姓,只比这个数量多,不会比这个数量少。
  
  韩王事情一定下来。
  
  韩雍立即上奏,请修改大明宗室分封之策,也就是将大明封在国内十几个王爷,还有还在京师三个王爷,一并都封在南洋去。
  
  这一下子就引起了渲染大波。
  
  各方藩王一下子炸锅了。
  
  要知道,几代富贵下来。大明藩王早就没有了当初的心力。也没有在异域开拓的能力,此刻将他们分到南洋,将他们从原本的舒舒服服的封地。赶到了南洋这不毛之地,其中的心理落差,就等于将人从北上广,赶到西南大山山沟沟里,说不定还没有信号。
  
  这根本是让人拼命。
  
  于是,秦王首先上奏。
  
  一上奏就出大招,以韩雍为人臣,不思劝圣上亲亲之道,而听异端邪说,害骨肉之情,请诛之以谢天下。
  
  于是乎,其他藩王纷纷上书,一时间要将韩雍给批臭打死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反对浪潮,不管是韩雍,还是朱祁镇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韩雍既然有了心理准备,自然是丝毫不退让。
  
  在明报上舌战群儒,将各地藩王的奏疏一一纰漏,韩雍从太祖分封之本意,从藩王拱卫帝室用意,逐条批驳,将所有藩王的意见批驳的一文不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