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七章 一场闹剧

第一百零七章 一场闹剧

第一百零七章 一场闹剧 (第1/2页)

第一百零七章一场闹剧
  
  范广惊喜之余,心中立即开始权衡韩铁城的出现,对战局的利弊。
  
  范广本意是以守代攻。
  
  只需守住湖口城,将宁王堵在鄱阳湖之中。等四方大军运动到位,就是瓮中之鳖的时候。
  
  虽然湖广的兵马不能动,但是此刻江苏,浙江,安徽的军队,都向江西而来。其中安徽与江苏,乃至漕运军,都是沿着长江机动,向九江而来。
  
  而浙江的军队,直接西进上饶。
  
  虽然南方兵力空虚,这几个省可以调动的兵马也不多,每一个省都是一两万上下。但是加起来也足够对宁王造成压倒性的优势了。
  
  不过,此刻他忍不住多想了一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而今天下最大的事情,就是南洋之战。江西这里的战事,早晚平定,但是早一点,晚一点也是不一样的。
  
  再有各地藩王的蠢蠢欲动。
  
  范广自然知道是越快平叛越好。
  
  之前是没有机会,而今却有了机会。
  
  虽然这一个机会不大。但是范广却也想试试。他也不敢下大本钱,他想要的就是拖住宁王主力。
  
  锦衣卫情报显示,虽然宁王以世子坐镇南昌,但是将可用之兵,几乎全部带了出来,似乎是模仿太宗皇帝故智。
  
  毕竟藩王造反,乃是以一隅敌全国,如果坐守不动,根本是坐以待毙而已,毕竟充分发挥战略突然性。
  
  所以留太多兵力在南昌没有什么用。
  
  就好像当初太宗起兵,几乎将可用之兵带走了,如果不是仁宗与徐后登城坚守,北京能不能保住,都是另外一回事。
  
  宁王而已也是一样。
  
  不过,同样的办法,却有不同的效果。
  
  太宗起兵之前,在北京掌兵多年,上上下下都是亲朋故旧,士卒愿意为之赴死,才有仁宗皇帝以微弱之兵力,守住北京,逼退李景隆。太宗得大宁之兵,有了与南军对阵的底气。
  
  但是宁王在南昌有恩泽吗?南昌上下,真愿意为宁王为用吗?
  
  朝廷好歹传承四帝,天下还算太平。宁王哪里有太宗当年的影响力。
  
  所以朝廷大军临于南昌,攻下南昌的可能性极大。这也避免了宁王大军败退回南昌,凭借南昌死守的可能。
  
  要知道,南昌可不是别的城市,乃是大明当初与陈友谅交锋的关键,陈友谅日夜进攻五十多日,攻之不下,才有太祖皇帝先平安丰,后救南昌的时间。才有了决定双方生死存亡的鄱阳
  
  湖之战。
  
  如果宁王逃入南昌城之中,纵然有火炮,南昌城也不是一两个月能下的。
  
  如果乘着宁王在外,先破南昌。宁王就成为了无根浮萍,破之易也。
  
  当然了,如果韩铁城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只要能扑到南昌城下,也足够动摇宁王军心。为前线大败宁王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了,如此一来,韩铁城的举动就成为了战局之关键,几乎是范广撤着各方大军,为韩铁城作配。
  
  韩铁城只要不是发挥的太差劲,此战一定,就是大功一件。
  
  这就是战场安排上一点小技巧,有些战略位置,你即便是打的尸山血海,也不过是苦劳,但是有些位置,重要稍有突破,就是天下的功劳。
  
  如果这个位置不是韩铁城,范广或许还有几分犹豫。但是既然是韩铁城,那就不是问题了,捧自己的侄子,又算得了什么?
  
  他与韩青,虽然不是亲如兄弟,但也是多年战友之情。不是亲侄子,也胜过亲侄子。
  
  范广一旦确定,就立即以此为核心,排兵布阵,不再以存守势示人。
  
  而此刻宁王不知道,他后院起火了。
  
  他正暴怒非常。着急上火了。
  
  宁王很明白,时间不在他这里。自从他起兵以来,不知道多少次写信给各路藩王,主要的是楚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