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三十四章 血书

第三十四章 血书

第三十四章 血书 (第1/2页)

第三十四章血书
  
  换回来吧,大明上下都讲忠义,宗室带头投降?此风不可开。不管吧,又有违亲亲之道。要知道襄王一脉可是皇帝亲叔叔传下来的。
  
  总不能让朱祁镇真不管吧?
  
  而给朝廷制造这么大麻烦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黔国公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肠子都悔青了。
  
  只是黔国公的后悔,却没有襄王的担心多。黔国公的担心是未来,襄王的担心却在现在。
  
  毕竟襄王的子孙全家几十口人都在麓川城中。
  
  襄王恨不得带着大军飞到麓川城下。
  
  只是襄王毕竟不是寻常藩王。
  
  大明在内地养的藩王,大多都养废了。自以为天下之朱家的,我也是朱家的,这天下就是我家的。
  
  目中无人,目无王法。更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可言了。
  
  而襄王一脉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很恶劣了。
  
  襄王作为襄宪王的儿子。并没有在麓川出生,但是他大半生功业都在麓川。在这种实务锻炼之中,虽然他心中很急,未必没有对黔国公没有怨言,但是此刻他却一句怨言也不能说出口,不敢说出口,反而宽慰说道:“此事乃是南蛮狡诈,谁又能事前能够想到的,国公所想也是万全之道。”
  
  黔国公听襄王如此一说,他内心之中更是觉得惭愧,说道:“请王爷放心,我立即下令全线进攻,我就不信区区南蛮野人,能挡得住我大明天兵。”
  
  黔国公这个决定是必然的。
  
  不管有没有襄王在侧,他都会这样决定的。
  
  不过,黔国公与襄王的心情不同。
  
  襄王是真的想救麓川城,而黔国公并非不想救麓川,但是他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为未来麓川陷落找借口。
  
  他不仅仅会打,而且会拼命的打。
  
  不管攻破攻不破,都要打得血肉横飞,打得伤亡惨重,打得精疲力尽。
  
  不如此,怎么显示出他已经用尽全力?
  
  襄王说道:“国公准备如何攻?”
  
  黔国公沉吟片刻,说道:“王爷久典重兵,而今局面王爷意下如何?”
  
  黔国公明显带着几分推托责任。
  
  因为黔国公觉得在三五个月之内,攻入麓川之中。实在是把握太小了。
  
  但是此刻,襄王却当仁不让了。他立即说道:“国公,以小王之意,怒江两岸当陈兵以待,征召民船,用利则攻。牵制缅甸主力,当遣一军,征召滇南土司从之,南下从木邦直入麓川。”
  
  黔国公说道:“如此,云南的兵力就不够用了。”
  
  襄王说道:“立即征召交趾之兵,逆流而上。
  
  ”
  
  黔国公一时间有些犹豫,说道:“这------”
  
  虽然黔国公的头衔之中,有平南将军头衔,则一次襄王从北京而来,也带了圣旨,让黔国公有了便宜行事之权。
  
  但是从临省调兵,依然是不大合适的。
  
  襄王知道这一点,他说道:“请国公放心,一切后果都由我承担。”
  
  对于襄王来说,麓川城陷,襄王一脉三代人的心血化为乌有,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后果了。
  
  真要是到了这个地步,襄王也不惧任何朝廷的处罚了。
  
  因为一个死人还怕什么?
  
  他或许没有死,但是他的心却会与麓川共存亡。
  
  这个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
  
  交趾乃是云南附近兵力最多的省份。
  
  交趾的军队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到了南洋,但是真要说起来,交趾各路人马也有近十万,虽然多是卫所军,并是京营精锐。
  
  原因很简单,朝廷对交趾不能如内地省份那样放心。
  
  想想也就明白。
  
  安南才亡国多久,包括朱祁镇在内,都担心交趾重蹈覆辙。在加上安南从陆路上承接南洋,是最重要的重地。
  
  可以说整个南方,也就交趾军队最多了。
  
  至于中原两江等省份,每一个省不过万余兵马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