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三十六章 太子西征

第三十六章 太子西征

第三十六章 太子西征 (第1/2页)

第三十六章太子西征
  
  刘大夏说道:“献俘。大战之后,平贼灭国,身为主将难道不改回京,告慰祖宗吗?”
  
  太子心中一动,说道:“的确,这个理由实在是合情合理。”
  
  虽然大明这几十年来,可以说是灭了好几个国家,麓川,朝鲜,安南,渤泥,满刺加,淡目国。
  
  但是不管怎么说,灭国都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
  
  每一个灭国的将领都有很隆重的礼仪。
  
  即便数年之前南洋之役,灭了渤泥,满刺加,淡目三国,主要将领也都回京告庙献俘,只是太子要坐镇南洋,也是朱祁镇有意让太子留下来了,主持迁移藩王的事务。
  
  与之前不一样。
  
  之前朱祁镇精力旺盛,没有半点衰老的意思。群臣虽然想让太子回京,但是并不迫切。
  
  而今却不一样了。
  
  朱祁镇一度昏迷近日,很可能就此去了。
  
  大明帝系传承处于非常危险的地步,甚至很多一想到当日之事,都冷汗直流。
  
  他们只要想到,太子不在京师,反而伊王在京师,一旦皇帝去了,登上大宝的究竟会是谁?就有几分魂不附体。
  
  为了解决这个隐患。
  
  所以,太子回京已经是朝野共识了。
  
  只要太子有一个正当的不容拒绝的理由,满朝上下都有想办法让他通过的。
  
  所以太子作为主将灭两国,开疆扩土,回京告庙,实在是太理所当然一些了。
  
  即便是皇帝,也未必能想出什么阻拦太子回京的理由了。
  
  太子一想明白这一点,顿时激动的脸色潮红,说道:“好,刘公不愧为国士。”
  
  刘大夏说道:“臣不敢居功,臣有今日都是殿下提携。”
  
  刘大夏作为太子阵营文臣之首,在天下人眼中已经预定一任内阁首辅之位了。
  
  并不是因为刘大夏的官职多高。
  
  其实就官职来说,刘大夏在大明文官序列几十名开外。说起来根本轮不到他。之所以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太子对刘大夏的看重。
  
  太子既然做了决断,他就对英国公张懋说道:“我此去西洋,南洋就要靠你坐镇了。”
  
  英国公张懋还是有些担心太子的身体,说道:“殿下------”
  
  太子与英国公张懋几十年的交情,不用说明白,就能明白英国公张懋是什么意思,他哈哈一笑,起身站立,从一遍的墙头上摘下一柄长剑,一剑斩向茶几,顿时一分为二,说道:“孤还没有到弱不禁风的地步。”
  
  南洋多产上好的木料,而太子府
  
  所用的木料更是上好的红木。质地坚硬。
  
  太子所用的长剑固然是一等一的精良,可以称为宝剑。
  
  但是宝剑毕竟不是刀,不利劈砍。而且这么多年的演化,剑大多是礼器,而不是兵器。
  
  太子一剑而下,如此顺利,可见太子当年功底,不管是臂力,用劲之道,都还没有丢。要知道太子小的时候,在朱祁镇督促之下,可是练了好几年武艺。
  
  只是英国公张懋比太子更了解太子,他能看出来,太子还是不如当年了。
  
  恐怕能斩出四五剑之后,长剑就要卡在木料之中了。
  
  不过,太子的决心,张懋却感受到了,他说道:“臣明白了,请殿下放心,有臣在南洋上下,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好。”太子说道:“事不宜迟,就此出兵吧。”
  
  大军出动也不可能那么快。虽然有太子的督促,也是在三日之后,才汇集各路船队。
  
  总共有数百艘大船浩浩荡荡从凌州港出海,一路向西而去了。
  
  其中一旦半都不是军船,而是民船,乃是冼家的船只。
  
  虽然在汪直打通从凌州港到狮子国的航道,但是这个航道并不是太太平的。
  
  很多阿拉伯海商,发现生意做不下去了。
  
  毕竟这些阿拉伯海商最多只能在凌州拿货,而大明海商却能用江南,乃至内地直接订货。降价的底线要高出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