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三十八章 逼近恒河口

第三十八章 逼近恒河口

第三十八章 逼近恒河口 (第1/2页)

第三十八章逼近恒河口
  
  王英年老体衰,早已回南京故乡了。前番依然故去,朝廷还赠海国公。当然了只是赠,他的儿子们都年纪大了,而且没有通过武学毕业,只能由孙子继承航海侯的爵位。
  
  王英的孙子虽然也二十多岁了,但是此刻却是乾清宫护卫领班之一。
  
  在朱祁镇大病一场后,更加多疑,就将这些年轻勋贵编入乾清宫侍卫。而今乾清宫侍卫,几乎没有一个伯爷的头衔都上不去。
  
  当然了,因为朱祁镇强行推行,但是继承爵位都要在武学毕业,这些人基本的军事素质还是有的。
  
  但也是最基本的。
  
  毕竟而今大明的军事教育还不足以教出一个大将军。
  
  可以说每一个大将军都是自学成才的。
  
  如果在大明水师之中,也就是平江侯陈锐为第一。
  
  太子自然要将这一件事情交给陈锐来办。
  
  事不宜迟,一旦定下分兵之策,就兵分两路,一路分出一万多水师,百余艘战船一路西征阿拉干。
  
  另外一路就是太子亲领,南宁侯毛锐,西宁侯范广等十几员战将,共五万水陆之军,大举北上。并一路召集反对阿瓦的各部力量,比如白古,东吁等部,号称盛兵十几万,水陆并进。
  
  这样的政治行动,极大的鼓舞了明军北上的声势。但是在速度上就有些慢了。
  
  所以西征的第一战,并没有由太子的主力打响的,而是平江侯陈锐所打响的。
  
  准确的说,阿拉干王国所在的地区,虽然在后世相当大一部分被缅甸所吞并,但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缅甸地区。
  
  阿拉干虽然在缅甸之西,但是有一道长长的山脉将两地分隔开来。
  
  阿拉干地区长时间独立于缅甸之外,甚至与印度的联系,似乎都要比与缅甸的联系大一些。
  
  阿拉干王国对大明敌意是基于海贸利益分配,并不意味着他们是阿瓦王朝的盟友。
  
  特别是阿拉干王朝几乎都靠航海吃饭的。
  
  商人基因深入骨髓。
  
  此刻虽然他们都动员起来了,担心明军西进,但是明军阵势如此之大,也将他们震慑住了。
  
  其实真放在一边不管他,阿拉干未必敢攻击仰光断大军后路。
  
  但是军事行动的安全性,是不能寄希望于别人未必敢如何上面。
  
  就在阿拉干王国内部,战和之议,不能相下的时候,反而是大明帮他们下定了决心。
  
  在发现陈锐船队之后,阿拉干王朝立即派人送信给陈锐,就是开出了很多条件,比如开放港
  
  口为大明商船所用。比如向大明称臣,给陈锐本人一点好处。等等等。
  
  但是陈锐看完,只是轻轻一笑,令人将使者割掉耳朵送回去。
  
  如果不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下的就是人头。
  
  陈锐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阿拉干低估了大明的胃口。他们开出的条件,似乎是阿拉干能给出的极限了。但是在陈锐看来,依旧是不痛不痒。
  
  太子对陈锐有过指示,这一次要大明立威于西洋。
  
  如果单独因为商船的问题,兴师动众,太子以为不大合适,但是既然好容易来一趟,就要将事情办漂亮。
  
  太子要的不是金银钱帛,不是称臣纳贡,而是鲜血与复仇,要让整个印度都知道,大明的商船不是那么好动的。
  
  另一方面也是陈锐的私心了。
  
  陈锐在平定南洋之战中,积功不小,他早就想将头上的侯爷,换成国公了。
  
  而今灭一国的战功,为他晋升国公加砖添瓦。
  
  这几乎是所有大明勋贵的通病了。
  
  而今大明武勋集团,一个个满脑门都想着打仗。只是大明战略大权一直是在文官集团与皇帝手中的。
  
  否则大明武勋恐怕要满世界的开战了。
  
  因为只有开战才有他们想要的一切。
  
  陈锐怎么肯将一场战事,和平处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