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五十一章 李元芳带货

第五十一章 李元芳带货

第五十一章 李元芳带货 (第1/2页)

岐州。
  
  扶风县。
  
  汉朝时,为了维护京师的安定,地处京畿之地的关中腹地被一分为三,分别设立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关中三辅,扶风县名由此传下。
  
  如果再往前推千年,这里还是周人早期的都邑,不远就是凤鸣岐山,西周王朝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宫殿和宗庙。
  
  李彦此时就走在扶风的街道上,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他曾经以为喝这个时期的茶汤,是最考验自己的事情,但很快才发现,古代赶路才是真的折磨人。
  
  尤其是跟着大部队行进。
  
  此番凉州都督裴思简带队,与内卫阁领丘英、武德卫李彦等一起回京述职。
  
  名义上护送吐蕃使节团,实质押送凉州要犯贾思博等一干吐蕃暗谍。
  
  一群八百多人,浩浩荡荡的从凉州出发,过兰州、天水,历经半个多月,终于抵达关中。
  
  由于李彦也是朝廷官员,路上不能随意走动,又要看护罪犯,每日过得枯燥单调,练武都不方便。
  
  好在抵达岐州驿馆,终于可以将使节团转交给长安来的卫队,李彦算是解脱了。
  
  于是乎,在上厅的房间简单安放了行李后,他立刻带着几个亲随出来逛逛。
  
  岐州的人流显然没有凉州繁华,但街上的僧侣明显变多,脸上带着虔诚之色,往一个方向汇聚。
  
  扶风县在后世是考古名地,出土了大量的西周青铜器,还有一个佛教圣地,是国家5A级景区,代表了世界级的品质。
  
  李彦顺着僧侣行进的方向,很快就看到连绵的寺院,隐约还能见到一座高塔,自中央拔地而起:“那就是法门寺了吧!那座高塔是舍利塔?”
  
  身后一路跟随的丘神绩赶忙充当导游:“六郎慧眼如炬,这座法门寺建立于东汉末年,那个时候佛教刚刚传入中原,因此也被称为关中塔庙始祖。”
  
  “这寺院在周魏之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到高祖才改名‘法门寺’。”
  
  “而那舍利塔里,供奉着的可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丘神绩望向舍利塔,神情中浮现出敬畏:“当年寺内不幸遇了火灾,一片冲天火光后,舍利塔烧得就剩下塔基残垣了,唯独供奉佛骨舍利的台座安然无恙,连一丝焦枯的痕迹都没有……”
  
  李彦眉头一扬:“还有这事?”
  
  “绝对是真的!”
  
  丘神绩言辞凿凿:“显庆五年时(660年),圣人迎舍利于东都洛阳,供养三年,我那时还小,有幸沐浴在舍利的佛光下,顿时觉得满身祥和,原本多病的身体也康健许多。”
  
  “确实神异……”
  
  李彦敷衍的应了一声,心中不置可否。
  
  佛教经过南北朝的大兴,在许多世族心中根深蒂固,给孩子起名用字,都是用佛学。
  
  别的人就不说了,他的爷爷李靖,字药师,就是标准的佛学取字,希望得药师佛庇佑。
  
  而这舍利塔里的指骨涉及释迦摩尼,传得再神乎其神,都不为过。
  
  现在这个时期还好,到了晚唐,那迎佛骨的场面,才叫狂热。
  
  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去瞻仰,有不少人甚至当场断臂截指,就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
  
  丘神绩也是信佛的,见李彦似有兴趣,谈兴大起。
  
  李彦通过他的讲述,还知道舍利被迎往洛阳的同时,被大火焚烧的寺院也开始重修。
  
  为了表示重视,李治带头打赏了5000缗钱,5000匹绢,对应后世人民币大约一千五百万,再号召大臣捐物献钱。
  
  我捐了,你们随意。
  
  谁敢随意?
  
  所以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法门寺就从一片大火后的废墟,变成了如今恢宏连绵的庙宇,舍利塔也耸立起来。
  
  正想着呢,前方传来喧哗声,李彦再走几步,却见一个唇红齿白的僧人,被几个精壮的僧人围住,气氛紧张。
  
  “鸠摩罗?”
  
  这位性情高傲的吐蕃小明王,自从吐蕃大使死时露面了一回,就在使节团中深居简出。
  
  李彦曾经远远见过他几次,都是在勤练印法,顿时感到压力,也赶紧找了块地方练武。
  
  如今鸠摩罗却来到法门寺前:“听闻中土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小僧特来拜会,为何阻我于门前?”
  
  法门寺的知客僧也很圆滑:“阁下远道而来,敝寺自当欢迎,然身属使节,需入西京取了公验,我等才好接待。”
  
  鸠摩罗并不离开:“佛无国界,普渡众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