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四百四十七章 李元芳:我来为圣人改命!

第四百四十七章 李元芳:我来为圣人改命!

第四百四十七章 李元芳:我来为圣人改命! (第1/2页)

“来了!来了!“
  
  今日的洛阳,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街头上人头赞动,挤得密密麻麻,个个踮起脚尖,翘首以盼。
  
  终于,长长的车队从定鼎门中出现,新罗俘虏团出现了。
  
  不过相较于正常的囚车押俘,这次颇为新奇,上到前新罗王金法敏,前新罗太子金政明,下到那些并没有提前投降的新罗群臣,都站在宽大的辇车上,翩翩起舞,表达出对唐皇的感恩之情。
  
  原本百姓们看着新罗俘虏是有些失望的,穿得跟唐人一模一样,一点特色都没有,现在顿时爆发出轰天叫好声。
  
  毕竟当年颉利可汗是押送入京,李世民怒兵一番后,选择宽宏不杀,收胡族之心,长安从此才多了一位舞王,现在则是一步到位。
  
  欣赏着新罗上下一路舞动的身姿,每位大唐人都与有荣焉,有的也在街道两边尽力起舞,在小小的空间内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气氛热烈到了极致。
  
  紧接着,又有震天欢呼爆发出来:“李将军神威!李将军神威!!“
  
  李彦端坐在高头大马之上,穿着一身威风凛凛的甲胄,显得英武非凡,成为万众瞩目的所在。
  
  迎着众人发自内心的欢呼雀跃,李彦也朝着两侧频频抱拳,心情喜悦。
  
  他的名望终于有了一个巨大的突破。
  
  【名望:名动一方(大唐)】→【名望:威震天下(大唐)】【成就点+1000】此前出使吐蕃、光复吐谷浑乃至托孤辅臣,都是积累,灭新罗终于量变引发质变,到了威名远播,大唐各州县都知道忠武将军李元芳的地步。
  
  这对于信息传播度很低的古代,是极为难得的,毕竟很多州县,连当朝宰相是谁都不清楚。
  
  他的祖父李靖当年名满天下,也是灭了曾经多次侵扰中原的强盛突厥,却也正因为威震当世,李靖自知功高盖主,选择阖门自守,明哲保身。
  
  此时眼见李彦端坐在高头大马上,在两侧百姓的欢送下往王城而去,远处的街道上,一道瘦削的独臂身影静静看着,眼神里既有欣慰,又不免浮现出担忧。
  
  就在李彦视线转过去之前,身影一闪,消失无踪。
  
  即便如此,李彦依旧有所察觉,定定往那边看了片刻,才收回目光。
  
  在一浪接着一浪的欢呼中,也在金法敏等人跳到腿脚酸疼之际,长长的天街终于走完。
  
  礼部和鸿胪寺接手,迎入紫薇宫内,开启规模浩大,却又不过于铺张的仪式。
  
  群臣齐聚,歌舞升平,偏偏没有看见圣人的身影。
  
  李彦此时已经收到了婉儿传递的书信,大致了解京内的局势,脸色不禁凝重起来。
  
  正常情况下,李弘应该在城门迎接,正如当年在长安城外,大唐使节团献俘勃伦赞刃和吐谷浑伪王那般,但此次圣人却依旧位于宫内,显然是身体难以为继。
  
  一场本该盛大热闹的仪式,由此多出了几分暗流涌动。
  
  李彦的目光与李义琰等宰相接触,又看向自己的一众心腹,都感到了他们的无可奈何。
  
  其他困难都有办法可想,圣人身体的好坏是最无力的。
  
  哪怕是狄仁杰,也只能期盼太医能调养好圣人的身体。
  
  甚至说得更实际些,能多耗上几年,让皇子尽可能长大一些…
  
  而就在这时,内侍曹安出现,传达圣人敕令:“请李阁领入贞观殿面圣!“
  
  群臣并不奇怪,谁都知道这位是圣人的心腹,如今终于从新罗回归,第一时间召见是再正常不过的。
  
  只是想到当年先帝也是对这位托孤的,有些臣子的眼神又不禁怪异起来,
  
  更是有几分蠢蠢欲动。
  
  难道这么快的时间,就要昨日重现了?
  
  不过皇子过于年幼,这位李阁领就算能再得遗诏,也不可能像如今的圣人与其之间这般君臣相得了……
  
  对于许多不安于现状的臣子来说,当真是大好机会啊,尤其是之前被狠狠收拾的勋贵子弟们,更是恨不得拍手叫好。
  
  而李彦跟着曹安,来到贞观殿外,以前两人路上都会轻声闲聊几句,这次却是一路无话。
  
  直到殿外,李彦才不出意外地发现,这位忠心耿耿的内侍眼眶微红,出言安慰道:“放心吧,陛下不会出事的。“
  
  曹安怔了怔,不知为什么,突然就有了信心起来,重重点了点头。
  
  等到李彦走入,就见殿内空荡荡,李弘虚弱地坐在龙椅上,强行露出笑容:“元芳,你终于回来了,朕近来身体抱恙,本该迎接王师凯旋的,可惜终究没看到你们的英姿!”
  
  李彦道:“陛下保重龙体重要!”
  
  李弘欣然:“你没有让朕失望,重现当年李公神威,此番灭新罗,我唐军取得辉煌大胜,如今鸡林道都督府更是局势安稳,更甚先帝灭百济和高丽之时!”
  
  李彦道:“是陛下圣明,内卫情报为先,三军将士用命,又有新罗人心慕王化,连佛门僧人都能冒险深入,绝非臣一人之功。“
  
  李弘笑笑:“你我就不必客气了,元芳可知来恒已被罢相?”
  
  李彦眉头微扬,在他看来相比起如今暗流汹涌的朝廷气氛,这都算一件小事了,没太明白李弘为何特意提起:“臣知道。”
  
  李弘正色道:“朕有意让狄怀英入阁,你以为如何?“
  
  李彦脸色变了,毫不迟疑地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举贤不避亲,狄怀英是我亲信,当年在并州为县尉时,我就看重他的破案之能,与之接触后,更是十分钦佩他的才华与为人,但他如今的资历,实在不足以为相!“
  
  “在官场之上,一味的论资排辈不行,但完全不讲资质,火速提拔也不可取,臣年少身居高位,已经惹得无数人妒忌,如果狄怀英此时上位,更会引起上下群起而攻之,不仅发挥不出才能,更难免落得惨淡下场!”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狄青。
  
  很多人认为狄青之死,在于宋朝的重文轻武,成为枢密使后才会被文官集火攻击,各种污蔑,这点绝对占据相当一部分原因,毕竟是时代风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主要原因恰恰是宋仁宗。
  
  本来狄青平定依智高之后,完全可以再缓几年,顺理成章地成为枢密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