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

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 (第1/2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老臣杨荣
  
  杨荣并非没有想过让皇帝收回成命。
  
  但是杨荣却知道能让皇帝收回成命,除非他去向皇帝低头,或者说太皇太后出手。
  
  所以他今日居然在这里见到太皇太后,心中自然多了一丝期盼。
  
  只是他很快就失望了。
  
  太皇太后的声音隔着车帘传来,说道:“皇帝,你与杨大人好生说话,我累了,先回宫了。”
  
  太皇太后这一句话,立即有人牵引马车,离开了这里。
  
  朱祁镇与杨荣躬身行礼,目送太皇太后离开。
  
  朱祁镇这才对杨荣说道:“先生何去之疾?朕本想这两日就见先生,与先生好好说说话,才让先生回乡。”
  
  杨荣对太皇太后不插手政事的举动,心中也有些矛盾。
  
  其实以三杨为首的文官集团,合作虽然是合作,但是对女主秉政其实一直持反对态度的。
  
  所以太皇太后好几次议事的时候,与朱祁镇同列而坐。但是真正大朝会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也没有称制。
  
  朝廷一直奉行的也都是皇帝的圣旨,不过这皇帝圣旨乃是太皇太后的意思而已。
  
  太皇太后这样干脆放下,固然让杨荣通过太皇太后挽回皇帝成命的想法破裂,但是他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
  
  此刻听朱祁镇问,杨荣说道:“臣多年未曾还乡,思乡心切。按捺不住了。”
  
  朱祁镇自然知道,杨荣是口是心非。但也不拆除他。而是寻了一处凉亭,两人在凉亭之中对坐,王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的酒菜,还是热腾腾的。
  
  朱祁镇说道:“先生,既然想回乡谈亲,朕岂能不批准。先生辅佐先帝劳苦功高,又在朕登基之初,有大功于朕。朕无以为报。只有水酒一杯,聊表心意。”
  
  “敬先生。”
  
  杨荣听了,似乎回想起当初的峥嵘岁月。已经在宣宗驾崩之后,传出襄王金册之事,他第一个上书,求立太子。当时其实也是有风险的。作为一个政客来说,站队太早,未必是什么好事。只是他想起宣宗皇帝知遇之恩,就忍不住。说道:“陛下过奖了。”
  
  随即也饮下这一杯。
  
  朱祁镇说道:“先生此去,明年才能回来,朕要数月见不到先生了,却不知道先生有何教朕?”
  
  杨荣心中早有不知道多少话,想对朱祁镇说了,此刻朱祁镇自挑起话头,他自然忍不住了,说道:“陛下以为太祖如何?”
  
  朱祁镇说道:“太祖自然胜我百倍,高山仰止。”
  
  杨荣说道:“太祖为何不用勋贵?”
  
  朱祁镇沉吟一会儿,说道:“太祖似乎没有不用勋贵?”
  
  杨荣说道:“太祖虽然开国用勋臣,但是在后期,却用亲王领兵,代替勋臣。而兵部执掌武将袭职之权,也是太祖晚年开始的。”
  
  “今后虽然有所反复,但是与五军都督府一直是共掌这一项权力。”
  
  “陛下知道这是为何?”
  
  朱祁镇心中有所猜测,但是依然恭恭敬敬的问道:“愿闻其详。”
  
  杨荣说道:“此乃制衡之道也。”
  
  “陛下已经渡过五代史了,自然知道武将当政,是一个什么摸样。武夫当朝,自己会产生皇帝兵强马壮为之。”
  
  “故而即便如太宗皇帝,在这一件事情,也从没有动摇过。”
  
  “这是国家体制。”
  
  “陛下即便亲近勋臣,这不当如此。”
  
  朱祁镇听了,暗暗思量,他也不能说杨荣说的没有道理。
  
  后世国家一般都是文职国防部长,就是这种想法。五代之后,文臣对武将的忌惮,早已深入骨髓。
  
  特别是他们刚刚度过一个武将权力的高峰时期,也就是永乐年间。
  
  自然能形成杨荣这样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