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边界看书 > 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

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

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 (第1/2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石彪到龙城
  
  凡是有利就有弊。
  
  朱祁镇不知道有没有看见这一点,如果一切顺利就罢了,否则出了什么事情,皇子之间的争夺很可能会演变成兵戎相见了。
  
  对于太子接触兵权,朱祁镇并没有太多限制。
  
  无他,朱祁镇只是关注不让太子的兵马在京城附近就行了。
  
  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太子还不能有些人手。
  
  而且大明体制之中,对太子的权力范围划分十分大,几乎是确定了副君的身份,太子可以名正言顺插手很多事情。
  
  在安南更是如此。
  
  恐怕如郭登,韩雍这样的名将重臣,也不会太干涉太子的事情。有绝对的自主权。
  
  这还后话。
  
  石彪此刻一路飞驰,他虽然没有称作驰道上的马车,但也是沿着驰道而行。
  
  无他,驰道周围,几十里一座驿站,一般来说,围绕驿站就有人聚居,或者是卫所屯堡,或者是蒙古部落的驻地。或者是从关内迁过来的移民。
  
  不得不说,整个大明最健全的驰道网络,就是最南端是北京,最北端是龙城,最西边是东胜卫,最东边是海西。也就是覆盖了东北平原,外东北地区,漠南漠北蒙古,乃至燕山前后,大同宣府一带。
  
  朱祁镇对草原的统治,就是靠着驰道为锁链,将蒙古牢牢的锁死在其中。
  
  而驰道也完美的执行了这个战略。
  
  可以说,驰道就好像一根项链,草原上的人丁部落,军屯,民户,都是依附在这驰道上的珍珠。
  
  当然了。
  
  虽然朱祁镇决策建立驰道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现实之中的驰道,虽然发挥出很大作用,但是画风并不像是后世的铁路。
  
  别的不说,驰道一般与一条官道并行。
  
  这也是有现实需要的。
  
  无他,驰道虽然快,载重也多。但毛病也多。特别谁木头铁皮的结构,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所以,每当出了这个问题。
  
  驰道上的马车,就要下驰道,绕过一段路程,然后再上驰道,,对,这些马车其实也能在路上走,只是在驰道上更方便而已,甚至因为驰道的原因,让大明四轮马车数量解决增多,因为能驰道与官道两用。然后禀告当地的驿站。这些驿站每一处都有驻军,人数不多,多时候淘汰下来的老军。
  
  他们在驿站附近放牧耕田,专门负责道路的修缮。
  
  在一般情况之下,驰道从来不是畅通无阻的,除非是行驶大军,运输军需,先有人检查一遍,才会有大规模运输。
  
  如此情况,将驰道的好处抵消了大半。
  
  不过,遵化铁厂内部已经再用铁轨做驰道了。不过都是用在铁厂内部,还有矿区之中,对外似乎还没有推广的意思。
  
  无他,铁还是很值钱的。
  
  在内地还好,在草原上很容易几十里没有人烟,岂不是让人偷?
  
  这也是为什么石彪不用驰道。
  
  石彪心中召集,一个人加几个护卫,带了几十匹马,一股换马,虽然比不上八百里加急,也不弱多少。
  
  比驰道要强上不少。
  
  所以,他走的就是沿着驰道两侧官道。
  
  这官道其实并不是修出来,而今是走出来的,草原总体上一片平坦,即便有崎岖难行的地方,在驰道选址的时候,定然会删除。
  
  周围的道路都是修整驰道使用,并平整过的,再加上驰道上一个个驿站相连,很容易让百姓沿着驰道走动。
  
  于是就有了两侧道路。
  
  不过,在北京还是秋天,到了草原之上就已是下雪了。
  
  只是而今的草原与之前不一样。
  
  即便是已经下了初雪,这一条路上的行人依旧没有断绝。当然了多是从北向往南走的归客了。
  
  驰道的建立不仅仅是让朱祁镇完成了对草原政治上的统治那么简单,也让大明与漠南漠北经济上更加密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